首页

邕娘原创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15:28:18 作者:闽南百年龙舟钉造技艺焕新生 浏览量:34118

  中新网漳州5月24日电 (廖珍妹)素有“闽南水乡”之美称的福建漳州市龙海区,地处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出海口,水系发达,“五月男人都在疯狂划龙舟”俗语在当地广为流传,生动地形容龙舟季闽南男儿对民俗活动赛龙舟的热爱和传承。

  5月21日至25日,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漳州“龙江岁月杯”传统龙舟邀请赛在漳州高新区举行,漳州15支参赛队伍正劈波斩浪,上演巅峰对决。此次赛事所用龙舟,正是来自龙海区的造船世家吴福来、吴福宁两兄弟所造。

5月10日下午,福建漳州龙舟钉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福来正在制作新的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九龙江流域河网纵横,当地的生产、生活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,每年农历举行“五月扒龙船”传统民俗,该活动已延续六百多年。龙海区造船业应运而生,如今龙舟钉造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52岁的吴福来为这一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。

  “以船会友,赛龙舟让人快乐、让人振奋和团结……”近日,吴福来受访介绍这一传承百年的技艺与闽南端午文化的激情交融。

  “民众对民俗活动愈加重视,当地龙舟赛越办越多,参与人数逐年攀升。”吴福来介绍,找他们家制造的龙舟长度也越来越长。

  “改革开放前,我们造的龙舟约15米,后加到20多米,这几年甚至加到30多米,我做过最长的龙舟达36米,可容纳90人同时划。”吴福来介绍,龙舟制造经费均由村庄自发捐款而来,近年来捐款金额有增不减。在他看来,这一充满激情与拼搏的民俗活动日渐盛行,与当地民众经济水平提高有关。

5月10日上午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为吴福来新造的3条龙舟举行吉水仪式,图为当地村民们将其中一条新龙舟推入水中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一条传统龙舟要经过选材、开锯木、安底起底、做大坡、安肋骨、涂漆、请船下水等10余道工序才能诞生,少则一周,多则半月。在选材方面,福建杉木韧性好,纤维密度高,水中浮力大,很适合做龙舟。吴福来指出,用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行驶速度,需非常谨慎;而龙海的龙舟未安装龙头,只为适应水乡河道狭小、小桥多的特点。

  最后一道工序“请船下水”,当地会举行新造龙舟吉水仪式。进献贡品、祭拜祖庙、敲锣打鼓、鞭炮齐鸣……仪式庄重又热闹,岸边则挤满赶来一睹新龙舟风采的民众。吴福来会为新龙舟“点眼”,赋予其生命。“我们这一派龙舟用鹰眼,形状如三角形,寓意龙舟如鹰一样行得快、看得远。”

  闽南地区龙舟竞渡时间跨度较长。据吴福来介绍,龙海区最早农历四月初一开始组队训练,最迟赛到农历五月二十才结束。

5月10日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村民在水中划着刚入水的新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吴福来表示,赛龙舟这一水上运动是闽南“爱拼才会赢”精神的生动体现,也寄托风调雨顺、添丁发财的美好愿望。

  吴福来的龙舟目前供应漳州、厦门、泉州、广东潮汕,他和徒弟们一年可建造20艘左右,在订单高峰期常起早贪黑工作才能按时交付。他介绍,民间对赛龙舟的热爱推动了龙舟钉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“市场需要更强竞赛性能的龙舟,且对美观度也越发重视,以前只需简单上色,现在需请专业人员描绘。”吴福来表示,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,传承千年的龙舟破浪向前,生生不息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实拍新疆盘龙古道:600多弯道如游龙蜿蜒盘旋昆仑山

多平台数据显示,随着夏季的到来,避暑旅游目的地的热度持续增长。根据携程数据,7月以来,避暑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55%,其中张北坝上草原的搜索量近1个月增长了976%,承德避暑山庄近3个月搜索量增加810%。以伊春、哈尔滨、大兴安岭等为目的地的酒店预订数量增幅均超50%。在大众点评等平台还出现了周边小镇避暑出游的新趋势、新玩法,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。

中东部雨雪进入最强时段,南方多地将上演冷暖大逆转

目前,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已对协定项下15个成员国全部生效。作为目前全球覆盖人口最多、经贸规模最大、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,两年来,RCEP源源不断地释放红利。

宁夏将着力推进工业领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

近期,山姆会员店多次被爆出食品安全危机。据媒体报道,9月3日,姚先生在深圳前海山姆会员店买了一箱牛奶,回家打开以后,发现里面有泡过水的痕迹,牛奶盒表面附着许多黑色虫卵。

河北冀州葫芦押花艺人“一绘一押”间成就小器大雅

在前10届夏季奥运会上,中国共收获263枚金牌。正在此间进行的巴黎奥运会已进入开幕后的第三天,截至当地时间29日14时,中国代表团已在射击、跳水项目上获得5枚金牌,奥运金牌总数达到268枚。

去年北京通州与河北北三县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突破2000亿元

云梦睡虎地秦简,1975年12月在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,共1155枚,残片80枚,近4万字。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,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法律、军事等方面的情况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